全面开放:迈向更高水平
3月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图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在“部长通道”接受采访。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
“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著,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结构优化、规模稳居世界前列……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开放取得亮眼的成果,也用实际行动兑现着“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承诺。
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中国开放的决心坚定,未来还将进一步拓宽开放范围和层次,完善开放结构布局和机制,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开放成绩显著
当今中国,对外开放早已不局限在东南沿海地区,不少内陆省份正在开放上做“大文章”。
作为一个不沿边、不沿海省份,贵州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对外开放步伐也逐步加快。“近年来贵州经济和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主要原因是对外开放氛围很好,人们心态发生了转变。”全国人大代表、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德芹向本报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为了支持对外开放发展需要,5年来贵州引进硕士生人才达200多万人,引进落地海内外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2.8万余人。
“此外,随着贵州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发展,人们变得开放和自信,为贵州进一步对外开放提供了民意基础。”张德芹说。在这样的开放氛围下,不少企业也加快了“出海”步伐。张德芹介绍,“茅台近年来加大了在欧美、非洲、‘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推介力度,不仅推广产品,也担当起推介中华民族文化责任,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勇敢地‘走出去’。”
倡导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发起创办亚投行,设立丝路基金;设立上海等11个自贸试验区,设立13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外商投资由审批制转向负面清单管理,限制性措施削减2/3;加大引智力度,来华工作的外国专家增加40%;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相继启动,人民币国际化迈出重要步伐……过去5年,中国以扩大开放有力促进了自身发展,也给世界带来重大机遇。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胡晓炼看来,仅2017年中国就在对外开放、国际产能合作和开放型经济体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我们去年对外投资仍然保持了比较高的增长,全年超过了1240多亿美元。量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对外投资的质得到了根本性提升。过去曾经把大量的钱花在买俱乐部、搞娱乐项目上。2017年的对外投资则更多把宝贵的资金放在技术进步、产业链拓展、绿地投资方面,这对投资国和投资人都带来了积极效益。”此外,胡晓炼介绍,对外承包工程、海外的经贸合作区建设方面也有了很大进展。
3月9日,全国两会河北代表团举行小组会议,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图为代表们在会上交流,谈论报告中的相关数据。 本报记者 史自强摄
受邀列席全国政协会议的海外侨胞、巴西里约华人联谊会会长邱海琴对近年来中国扩大开放的态势印象深刻。“如今,中国和海外不仅仅是经贸交流,更多的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中国文化也在世界传播。”邱海琴以在巴西的见闻为例指出,汽车、衣服、玩具等中国制造在巴西随处可见,同时,随着中巴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中国在巴西的形象也显著提升。“巴西人最喜欢跟中国人做生意。”邱海琴说。
未来力度更大
对于未来中国还将如何开放,世界充满期待。
在3月8日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表示,今年11月将在上海举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是今年中国四大主场外交活动之一,其主旋律就是市场开放。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市长应勇介绍,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向世界开放市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大举措。首届进口博览会将有60个左右的国家参加国家展,其中12个国家为主宾国。此外,已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企业报名参展,其中不乏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已签约展览面积5万多平方米。
除积极扩大进口,办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之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还对扩大开放的多项工作作出部署,包括全面放开一般制造业,扩大电信、医疗、教育、养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开放;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整体通关时间再压缩1/3;下调汽车、部分日用消费品等进口关税等具体举措。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尤其关注服务业的对外开放。他认为,医疗、教育、文化、娱乐、研发、物流、信息服务和咨询等服务业领域在中国发展潜力还大,也需要进一步开放来提升水平。
“中国还缺资金吗?不缺。还要引进外资吗?需要。”刘世锦说,中国引进外资,同时引进的是资金背后的技术、管理、供应链、品牌、机制等,这些正是产业转型升级中所需要的。此外,对外开放往往会倒逼对内开放,从而为市场带来更多发展活力。
中共十九大报告还提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在这样的推动区域经济开放发展的新机遇下,各地展现高涨的热情。今年以来,多个省份尤其是有港口的省份在申建方面态度积极,目前已经有包括上海、浙江、四川、河南等十余个省份积极申报争取。而相应的申报方案中,更便利的贸易政策措施等成为主流趋势。
“未来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郑v认为,未来中国对外开放力度会更大,同时也要更加注重软实力建设。“过去,海外华侨华人对中国发展的贡献更多体现在经贸交流上。未来,还会在学术、科技、文化等多个层面深度融入国家的发展大潮中,助力中国的软实力建设。在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中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郑v说。
共享开放红利
从航空港口、中欧班列到物流枢纽,当前许多西部省份正逐渐变身对外开放的前沿,享受开放带来的红利。这离不开“一带一路”建设创造的机遇。
“西北地区是我国内陆腹地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处于‘一带一路’国内段的前沿。目前,西北地区正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西北地区经济走廊建设稳步推进,互联互通网络逐步成型,贸易投资大幅增长,重要项目合作稳步实施,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这样评价道。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则再度强调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落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
“‘一带一路’建设极大促进了对外开放发展。”全国人大代表、联泓集团董事长郑月明表示,借助“一带一路”机遇,我们能有效进行国内外资源整合。下一步也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国外先进技术、理念、模式与中国产能相结合。
胡晓炼也认为,加强对外经贸合作,第一条就是抓住用好“一带一路”建设这个平台。“这个平台对于促进贸易和投资的开展,作用非常大,潜力也非常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中国的经济发展融合度非常高,所以把这块蛋糕做大对于建设开放型经济作用是非常显著的。”胡晓炼说。
李惠东同时指出了西北地区在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的一些困难。比如部分省区的陆路、航空口岸的定位和布局趋同,口岸建设方面缺乏差异;本地优势发挥不足,西北多个省区提出建设能源中心、金融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等,虽各有优势,但发展目标趋同等。
“为此,我们建议,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大有关精神,加强区域统筹协调,引导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沿线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李惠东提出了几条具体建议,包括突出效益优先,注重协同发展;立足西北各省实际,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中欧班列国内国际合作等。
邱海琴则表示,未来,中国对全世界的吸引力必将迅速增加,想要与中国合作或是来中国发展的人会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海外华侨华人无疑可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海外的最佳传播者和践行者。
“在贸易、投资、生产服务业方面形成一个网络,把中国的经济和世界经济更紧密地融合起来,不但中国经济能够从中获取高质量的发展,而且对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增长也会带来积极作用。”胡晓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