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综述)政协委员点赞智慧司法:中国后来居上
中新社北京3月10日电 (记者 路梅)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9日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多位全国政协委员10日在北京为智慧司法点赞,期待科技力量促进司法环境更加透明公平。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提到,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文书4278.3万份,访问量133.4亿人次,用户覆盖21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资源库。
“在我研究的范围里,中国的智慧司法已经超过了美国,走在世界前列。”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汤维建说,美国起步早,但中国后来居上,已经成为领跑者。现已成为世界上公布法律文书、裁判文书最多的国家,世界各国专家可通过裁判文书了解中国的司法、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该资源库成为介绍中国司法制度、传播中国司法好声音、讲好中国司法故事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汤维建认为,智慧司法能够为司法改革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法官通过同类案件的大数据分析做出的司法判决,令判决更加客观公正且高效,具有说服力。从目前的实践来看,效果很好,老百姓的各项权利得到有效保障,享受到了司法改革带来的红利,对依法治国更有信心。”
全国政协委员、厦门海事法院院长夏先鹏认为,拥抱科技革命,让中国司法出效益、见公信。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他指出,法庭直播,每庭必录――现在除了纸质文书之外,还有一张存储了开庭记录视频的光盘随案移送。此外,很多法庭已经开始使用语音识别系统代替人工打字记录,“解放人力,向科技要效益。提高了便捷化程度,也提高司法公信力。”
“网络直播庭审,我们河北也是走在前面的,几年前就开始做民商事案件的直播,民众只要有兴趣,都可以看。”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甄树清说,他注意到,最高法报告中讲到“加强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建设,主动公开司法信息,让司法公正看得见、能评价、受监督”时,全场掌声非常热烈,说明这项工作是受人民欢迎的。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生龙认为,各级法院工作体现出与时俱进、创新引领的时代精神,因应了国家层面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打造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实现全国法院“一张网”办公、办案,建立电子法院、网上法庭等智能服务平台,实现网上立案、缴费、质证、庭审、送达等功能,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科技与审执工作深度融合,将线下工作向线上拓展,充分利用了最新信息技术服务法官办案、服务群众便利参与诉讼,提升了审判能力和审判体系的现代化。
李生龙建议,各级法院继续拓展智慧法院建设的广度和深度。特别是要紧密结合执法办案工作实际需要,将科技理性与人工理性有机融合,实现全流程的智能接入与深度运用,以智能促效能,全面提升审执工作质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