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华社  >> 查看详情

贵州代表详解创全国脱贫攻坚“省级样本”

  (两会综述)贵州代表详解创全国脱贫攻坚“省级样本”

  中新网北京3月10日电 (刘鹏 周燕玲)“我们村有个38岁单身汉,一直都是与父母住在离县城几十公里外的大山里,找不到媳妇靠着低保过日子,易地扶贫搬迁后经过技能和思想培训后,他成为了一名电工,现在媳妇找到了,准备买私家车。”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惠水县鹘街道新民社区党支部书记罗应和分享的小故事,显示的是贵州易地扶贫搬迁所取得的大成效,也获得了代表们的一致赞许。

  易地扶贫搬迁正是贵州决战脱贫攻坚中的一个重要举措,作为中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举全省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5年来,贵州减少农村贫困人口670.8万人,易地扶贫搬迁173.6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6.8%下降到8%以下,减贫和搬迁人数中国最多,创造了中国脱贫攻坚“省级样本”。

  两会期间,记者采访多位来自贵州的全国人大代表,详细解读了全国脱贫攻坚的“省级样本”。

  ――改革机制创“新经验”。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李建介绍,为决胜脱贫攻坚,贵州形成“五级书记”(省委书记、市(州)党委书记、县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村支书)一起抓脱贫的工作格局,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工作体系、责任体系、政策体系、考核体系以及监督体系。

  ――易地扶贫搬迁建“新生活”。贵州92%的国土面积都是山地,贫困人口大多住在交通不便的深山老林。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铜仁市长陈少荣表示,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极贫之地,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隐患严重,贫困发生率高,易地搬迁是更好的选择。

  2016年,贵州率先在全国打响易地搬迁扶贫的“当头炮”,对45.8万农村人口实施搬迁,并创造出“五个三”模式,让搬迁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罗应和介绍,在惠水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鹘街道新民社区,政府对搬入的贫困户进行各种就业培训,通过安排就近就业,搬迁户每月有2000―3000元(人民币,下同)左右的固定收入。

  ――产业扶贫造“新血液”。全国人大代表、六盘水市长李刚介绍,该市的普古彝族苗族乡舍烹村,2011年以前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当时农民人均纯收入仅700多元。当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化差异化产业,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模式,成功发展起刺梨、猕猴桃、红豆杉、蓝莓等特色产业,同时依托当地湿地资源发展起来乡村观光旅游业。2017年底,舍烹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万元,3900多人全部实现脱贫,当地种植的猕猴桃已出口到加拿大以及东南亚的国家和地区。

  ――脱贫攻坚有“新智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李建表示,贵州在脱贫攻坚中创立农民讲习所,针对性地开展贫困户劳动力素质培训、创业和就业服务等,成为脱贫攻坚的智库支撑。同时,贵州还用大数据来管理扶贫工作,建立“扶贫云”,用大数据系统分析、统计、预测脱贫攻坚战中的问题,直观反映贫困人口的分布情况、致贫原因、帮扶情况、脱贫路径以及脱贫情况。

  ――脱贫样式“百花齐放”。每年开展各类脱贫攻坚的春季攻势、夏季大比武和秋季攻势以及“春风行动”、大力推进农村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抓好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压缩6%的行政经费用于教育精准扶贫、实施“四重医疗保障”、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千企帮千村”凝聚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代表们认为,贵州在脱贫攻坚上实践和总结出的这些经验值得全国推广。

  贵州仍有28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当前,贵州正在打一场以农村公路“组组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和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四场硬仗”,并提出在全省范围内“要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精准脱贫,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性胜利。(完)